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主要解决的是设计一套详细、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案。要使志愿服务项目计划得以顺利实现,必须明确项目目标,综合分析与考虑各因素,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志愿服务策划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的特征




(一)目的性
任何项目都有一个或几个确定的目标,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作用和任务。志愿服务项目也不例外。志愿服务项目有一个明确的服务于社会大众或某些社会群体的目标,有相应的期望结果或产出。而项目计划的制订正是围绕项目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因此,项目策划必须具有目的性。

(二)系统性
项目计划本身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子计划组成,各个子计划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彼此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因此,项目计划也具有系统的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适应性、整体性等基本特征,使项目策划形成有机协调的整体。

(三)动态性
这是由志愿服务项目的生命周期决定的。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项目环境常处于变化之中,使计划的实施偏离项目的基准。因此项目计划要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修改,以保证完成项目目标,这就要求项目策划要有动态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四)相关性
项目计划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构成项目计划的任何子计划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子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进而最终影响到项目计划的正常实施。所以,制订计划要充分考虑各子计划间的相关性。

(五)整体性
项目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不是以某个组织或部门内的机构设置为依据,也不是以某个部门或机构自身的利益及要求为出发点,而是以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总体及职能为出发点,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部门和机构。


经过立项调研,志愿服务项目已基本确立了项目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必要解决?在回答了这三大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志愿服务项目策划。


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的流程



(一)服务对象需求

在此阶段,应对调研中发现的服务对象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类,通常可以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志愿服务项目所关注的需求一般聚焦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三个层面,通常可将服务对象的需求依据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对于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当下的志愿服务项目中相对涉及较少。在此,首先要确认服务对象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目的则在于在确认真实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项目内容的设计。


(二)外部社会环境

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否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与当地和群体文化习俗传统等是否冲突?


(三)机构使命和优势

机构自身定位,包括使命、价值观、愿景、核心团队等,主要确认所解决的需求与机构的专业优势和长远发展相一致。


(四)资源匹配

资源匹配综合服务对象需求、外部社会环境及机构使命和优势,首先应确认人财物的配置能够支撑项目运作,其次则应在项目的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方面作出努力和探索。


(五)团队/进度/档案/财务/传播管理

此部分内容重在促使项目按照所设计的时间和内容顺利推进,并做好相应的档案和财务管理,确保成效、痕迹完整,并在需要接受各类评估、验收时有据可查。


(六)预计风险和应对措施

预估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如团队变化、资金不足、服务对象因素等,提前做预案,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七)项目预算

综合上述信息,在遵循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资金使用领域和进度,完成项目预算的编制。


在具备了以上各模块内容后,建立起彼此间的联系和逻辑,即可完成一个完整的志愿服务项目策划方案。


*节选自《推荐十大赌博靠谱信誉平台》

主编:王忠平、沈立伟